车展论坛报道丨关于数字化驾舱设计体验,整车厂商及第三方服务商都有哪些新想法?

4月22日,在与车展同期举办的“汽车数字化座舱设计应用及体验论坛”上,我们迎来了近百位汽车行业精英,和我们一同探讨汽车数字化座舱的设计及体验问题。 当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数字化技术被应用到汽车内,我们开始关注:体验设计能在车辆诞生的整个过程发挥什么作用?以及数字化座舱如何与大众的出行生活(游玩、社交、娱乐等)链接?

在这些好奇之上,嘉之道汽车合伙人陈良宇、威马汽车设计总监孙震、facecar体验创新总监林德前、科大讯飞高级产品经理汪华峰、友衷科技技术总监黄颖等演讲嘉宾为我们分享了关于上述问题的思考和洞见。

嘉之道汽车咨询合伙人、副总经理陈良宇首先分享了《汽车智能与HUD》的开篇演讲。陈良宇先生提出,汽车行业正在不断涌现出互联网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主动安全等新名词、新技术,而人机交互成为了汽车智能的第一个风口。其中,HUD成为汽车智能人机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内外汽车品牌所青睐。

但如何落地设计及与其他人机交互方式配合,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难点之一。陈良宇先生认为,在未来的智能汽车时代蓝图中,HUD仍将会是一个强劲的市场焦点,在逐步增加显示功能之上,还应探索HUD如何与整套车载娱乐系统乃至车联网结合。

在传统汽车行业,HMI设计仅仅被作为内饰设计的组成部分,威马则设立了体验设计部门,将用户研究、传统硬件设计、内饰设计、造型设计、交互视觉等都囊括其中,并开始了出行体验的探索,威马设计总监孙震分享了其团队的一些探索想法:

用户出行需求的变化将对汽车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我们经历了由无屏、小屏到大屏的车内驾驶环境转换,未来将会进入大屏到多屏、多端口演进的年代,因此,我们需要开始考虑多端口下汽车、手机、智能钥匙、智能家居等屏幕之间怎么互动、谁先谁后、各端口的需求主次性等问题;

随着手动驾驶、半自动驾驶向完全自动化驾驶阶段发展,驾驶相关信息、出行相关信息之间的设计重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其中,驾驶相关信息逐渐退至外层,出行相关信息的设计分量变重。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情感化设计及多屏互动设计的增加。

facecar体验创新总监林德前认为随着自动驾驶等级的逐步提高,驾驶员的自由空间增多,给智能驾舱体验设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未来,跨屏体验更无缝,屏幕界面越来越模糊;操控方式多样化、物理按键逐渐减少;智能汽车将为用户带来更贴心的内容和服务。

智能技术、车联网下的车载智能系统带来的跨平台的综合体验越来越多,构建多个终端无缝的体验给设计师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回想三年到五年前,为什么屏幕开始变多变大?

以中控屏幕为例,我们可以发现小屏幕有着明显不足的痛点及问题,例如:无法多任务操作、切换功能层级较深、并行任务没法很好的同显等。而信息娱乐系统屏幕的变大,帮助我们获取了更全面的信息、多任务的并行操作以及更轻量化的层级等优势。

汪华峰提出,语音技术的本质在于,为特定的场景提供最快的服务,这在汽车驾驶环境中有着天热的优势和可畅想的空间。在语音产品与汽车智能驾舱融合的过程中,关键需要考虑两个维度:

一方面是梳理清晰的用户场景。语音产品归根到底是为用户服务的,而用户又应该细分为车主、副驾和后座乘客,他们有着各自的心理需求和对产品的期待,以风雪雾雨的极端天气场景为例,三者的诉求就分别为盲操作、听得懂、听得清和可操作,而在长途行车的场景中,车主会诉求听得懂,后座和副驾用户则诉求好玩、有趣,总的来说,要明晰产品的服务究竟是提供给谁的。

另一方面是了解语音的技术边界。语音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达到目标,但也应该是谨慎且有限的。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才能真正在驾驶环境中利用好语音产品。

友衷科技技术总监黄颖则从第三方供应商角度解读了数字仪表在智能汽车的机遇与挑战。

黄颖女士指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是解放驾驶员,因此,人-车交互时间将更长、交互层次更深,座舱电子作为交互中枢将决定最终的驾乘体验。座舱电子为新一代消费者提供更简洁、高效、智能的交互方式,未来将成为无人驾驶汽车寻求差异化的主要突破口。

小结丨在汽车行业不断的技术进步和服务变革中,体验设计正在帮助汽车品牌找到新的满足用户的切入点,毕竟我们的出行并不止从A点到B点的位移那么简单。

在微信中搜索faceui
或保存二维码在微信中打开

执行时间:0.059296131134033秒 查询数据库9次 内存使用:3.641 mb - 380.734 kb = 3.27 mb 当前模式:developer